如何提升太仓港安全与绿色发展水平?太仓港自今年8月份开始启动的“1+3”高质量选船机制,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。
截至11月12日,太仓海事局完成干散货船舶选船评估1368艘,96艘被评为C类船;完成载运危险货物集装箱船舶选船评估207艘,18艘被评为禁止载运高风险危险货物进港作业的C类船,3艘被评为禁止载运危险货物进港作业的D类船;完成载运危化品船舶选船评估362艘,21艘被评为C类船。这些被评为C类及以下的船舶将被太仓港拒之门外。此举对相关航运公司和码头产生极大触动。
近年来,太仓港发展迅猛。2018年,船舶进出港11.8万艘次,长江太仓段过境船舶日均约1200艘次,货物吞吐量2.3亿吨,集装箱吞吐量507万标箱,船舶载运危险货物运输量5265万吨。另外,太仓港呈现“南港北锚”格局,船舶横越航道频繁。船舶种类复杂,大型海船与小型内河船舶共存,到港海船日益增多,大型化趋势明显,内河分流船舶作业频繁,到港船舶安全与防污染管理水平良莠不齐。随着港口持续发展,船舶安全生产、防污染风险隐患日益凸显。
为有效防控风险隐患,提升太仓港安全水平,助推太仓港安全、绿色、便捷高质量发展,巩固太仓港江海联运中转枢纽港、长江水运集散中心地位,今年8月份,太仓海事局联合地方港口部门,在太仓港全面实施“1+3”高质量选船机制。
何谓“1+3”高质量选船机制?据太仓海事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选船机制中,“1”是指以码头落实船舶安全与防污染管理责任;“3”是指实施载运危化品船舶、载运危险货物集装箱船舶、载运干散货船舶高质量选船。选船机制是指根据船舶技术状况、船员职业素质、安全与防污染管理水平等要素,对船舶进行综合质量等级评定,实施差异化管理。A类船舶享受优先靠泊及装卸等便利措施,推荐货主优先选取。B类船舶按规定正常管理。C类及D类船舶将被码头拒绝进港作业,同时建议货主避免选取该船承运货物。
“优先选择综合质量等级高的船舶到港作业,限制综合质量等级低的船舶到港作业,提升港口安全与绿色发展水平。”太仓海事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。选船评估参考了船港界面安全与防污染管理、船舶风险等级、危险货物风险等级、重点跟踪、协查、突出违法行为、信用信息等方面,码头根据上述要素自行制定选船评估标准。海事执法人员不直接参与评估而指导各选船联盟开展选船评估工作。各码头形成选船联盟,统一标准,统一推进节奏,选船评估要素充分考虑了港口和码头的安全管理需求,调动了港口部门和码头的积极性。
选船评估结果有效期1年。被评为C类船舶的,在完成相应的缺陷整改後,3个月後可申请再评估。A、B类船舶被列为重点跟踪对象,发生等级以上事故负主要责任、严重或故意污染水域、交通肇事逃逸、海轮12个月连续失控2次以上、严重缺员、逃缴规费等情况的,直接降为C类。
选船工作倒逼航运公司提高船舶技术状况和安全管理水平,“主动安全”机制初步形成。目前,大部分被评为C类、D类船舶的所属公司主动咨询整改,表示要努力提升船舶安全管理水平和船舶技术状况,以期提高选船评估等级。
(来源:信德海事)